往來成古今,表現為水墨藝術特質上的“繼往開來”和“熔古鑄今”。中國當代藝術蓬勃發展的這三十年,隨著對傳統認識的深入,水墨藝術家們在創作中對傳統的表現方式也逐漸發展為更細膩、更個性的結合。在創作手段和觀念上,部分藝術家則呈現出更為開拓的姿態,擴張了水墨的領域。通過多樣的水墨藝術形式和表達方式,呈現藝術家的情感內核和社會思考。
或許,在駐足于作品凝神思索之前,聽聽作品背后藝術家的故事,更有助你產生自己與作品間的“心靈感應”。
下面,是江宏偉、康春慧和李津的創作故事。
(介紹順序以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名)
1957 出生于江蘇無錫
1977 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并留校任教
曾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中央美院兼職教授
江宏偉以洗染為主的畫法,豐富了工筆畫的表現力,形成了工筆畫的新風貌和新格局。洗染法成為江宏偉塑造工筆畫風的決定性因素,其基本特點是通過洗染把畫面朦朧化,朦朧的“陳舊”感造成了時間感,也帶來了意境和格調的變化。
春之歌
178cm × 120cm
紙本設色
江宏偉
庭院海棠開
182cm × 120cm
紙本設色
江宏偉
夏塘
177cm × 120cm
紙本設色
江宏偉
冬韻
177cm × 119.5cm
紙本設色
江宏偉
江宏偉的工筆畫鳥,取法南宋花鳥,浸以個人對江南風物的長期體味摹寫,作品糅合中國畫清雅風格及現代式的古典情懷為一體,呈現出畫家對自然的觀照和對生命的體悟。江宏偉的工筆不再重復明清以來樣式化的勾勒填色,而是強調眼睛對物象的直接觸摸,并因此弱化線條的輪廓性質,將之轉化為對自然的體驗方式。他的花鳥作品略帶些許惆悵,還有一絲哀婉。生命的完整與生命的短暫,自然的豐富與無情的變遷,都投射到江宏偉的花鳥畫作上。
1982 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
2004 畢業于江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6 赴新疆克孜爾壁畫研究所,整理臨摹壁畫
2011 畢業于首爾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獲藝術學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于北京
康春慧的成長工作經歷把西域,傳統,壁畫,影像這些多元的詞匯結合在了一起,通過對傳統和當代問題哲學性的反思,從視覺藝術高度表達了對人類精神和自然之美的信仰。“根”的纏繞表達一直是藝術家的重要視覺表達,像一個元素構建貫穿了畫面。
隱逸的主角·之一
自左向右:
135cm×177cm
135cm×185cm
135cm×177cm
紙本設色
2021
紙本,敏感而多變,也是康春慧摩挲不斷而時有感悟的物什。其實,康春慧對材料的理解并不僅僅停留在這些層面,而是不斷通過自我的實踐,上升到精神性的狀態。在康春慧身上,看到了某種以自發意識所統領出的對自我創作價值與文化身份的積極尋找。
“隱逸的主角”這一系列作品,通過用具象而細致的繪畫方式對“不能用語言具體表述”的“主角”的思考。這不是帶有情緒或情懷的闡述,而是對我們本身最高情感的追問。這件作品靈感來源于在空曠的克孜爾石窟空間中的震撼,也從中世紀的祭壇畫中獲取了啟發。材料取自克孜爾本地的巖土,和青金石等自制礦物顏料。
1958 出生于天津
1983 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
現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
李津的作品常常在盡情地表達所謂的“食色性也”,以“食”戀“色”,借助那些仿佛快要溢出畫面的肥美肉食菜蔬,讓人感受到他對原始欲望和世俗生活的熱切擁抱,一個真實的具有生理屬性的“我”躍然而出。……李津坦率直白地呈現自我真實的身體感知的體驗時,因對精神和哲學層面的“我”的放逐而流露出的“大自在”,能更直接地打動人心,顯得尤為珍貴。
能吃就吃
180cm × 98cm
紙本設色
李津
飽食者
180cm × 98cm
紙本設色
李津
李津的自我表達如前所說充滿了世俗煙火,大魚大肉、豐乳肥臀,人間的綺宴與歡愉時而熱烈飽滿,時而慵懶愜意,這種豐足的確通俗易懂,完美安慰了人類本能原始的欲望。而他夸張生動的繪畫語言、天馬行空的表達圖式又及時拉開了與人生真實處境的差距,這是李津營造的世俗與超俗。
承古意,啟今聲。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不斷的交融思考,構筑的是中國水墨藝術的新傳統,而“往來成古今” 的當代水墨故事,也有請大家與我們一齊見證!